為貫徹落實學校“三個三”發展戰略部署,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增強整體科研實力,推動學校科研水平邁上新臺階,由學校科研處牽頭,各學院(部)相繼組織承辦學術交流系列活動。官微特開設專欄,連續刊載2025年度科研能力提升系列活動,為教師們搭建學習平臺,也為學校教育教學創新注入新活力。第十二期由城建學院承辦。近日,城建學院邀請吉林大學環境科學領域杰出專家,博士生導師周睿教授作“地下水原位循環修復特征刻畫與水動力智能調控”專題學術講座。給排水教研室全體教師及給排水專業2022、2023、2024級全體同學參加。
講座開篇,周睿教授點明了當前我國污染場地面臨的嚴峻形勢。土壤與地下水污染相互關聯,多種污染物如Hg、As、Pb、Cr、Cd等在場地中積聚,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判定場地污染需綜合考量污染物是否超背景值、是否超出環境自凈能力等因素,一旦確定污染,就要開展調查、風險評估,進而實施風險管控和修復治理。周睿教授還介紹了在產企業八項土壤環境管理制度,涵蓋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現狀調查、設施防滲漏管理等方面,要求企業嚴格落實責任,從源頭防控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原位循環修復的技術方法是講座的重點內容之一。周睿教授首先介紹了地下水原位循環修復技術的基本概念和科學原理。她指出,這種技術的核心在于直接在污染現場進行修復操作,避免了污染物的遷移和擴散,從而減少了對環境的二次污染。隨后周睿教授詳細闡述了水動力智能調控技術在地下水修復中的應用。水動力條件是影響地下水修復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通過智能調控水動力條件,可以優化污染物的遷移路徑,提高修復效率。

本次學術講座不僅為師生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地下水環境修復最新研究成果的平臺,也激發了大家對環境科學領域研究的熱情。周睿教授的講座內容豐富、深入淺出,使在場的每一位聽眾都受益匪淺。我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學術交流機會,讓師生們能夠緊跟學術前沿,拓寬視野,提升研究能力,也為保護我們的地下水環境做出更大的貢獻。
撰稿:城建學院、科研處 編輯:曹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