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務處
(一)專業與課程建設
1.推進第三批微專業遴選及前兩批建設優化工作
為主動適配產業升級與人才市場動態需求,教務處依據《長春建筑學院微專業建設與管理辦法》,同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一是著手開展第三批微專業遴選建設。經統計,第三批微專業項目聚焦人工智能、文化創意、健康產業、城市治理等前沿領域,計劃篩選AI數字藝術設計、智慧康養大數據等方向的優質項目,構建更貼合產業需求的微專業體系;二是啟動前兩批微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結合首批學生學習反饋與行業發展新趨勢優化課程模塊與教學內容;三是統籌推進前兩批微專業宣傳工作,向學生清晰傳遞微專業“主專業+微專業”的復合型培養優勢,吸引更多學生通過微專業拓展專長,最終持續打破傳統學科壁壘,深化校企聯合授課、項目式教學等模式,為學生搭建“一專多能”的成長路徑。
2.開展2025年校級一流課程建設項目驗收工作
圍繞課程質量提升,教務處按照《長春建筑學院課程建設方案》《長春建筑學院一流課程建設與管理辦法》,于9月12日開展2025年校級一流課程建設項目驗收,涉及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建筑設計等9門2023年立項課程,涵蓋線下、線上線下混合式兩類一流課程。建設期間,各課程團隊以“兩性一度”為標準,線下課程融入行業前沿案例強化互動實踐,混合式課程依托平臺構建“線上自主學習+線下深度研討”模式,此次驗收既是對建設成果的全面檢驗,也為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申報更高層級課程奠定基礎,持續夯實學校人才培養“第一課堂”根基。

3.開展國家級專業與標準化教育融合試點申報工作
為落實《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關于做好專業與標準化教育融合試點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徑,教務處組織土木工程學院、交通學院分別申報了公共教育、專業教育兩類專業與標準化教育融合培養項目。申報過程中,學校組建了專項小組,深入調研了行業標準與人才需求,結合兩個學院優勢專業梳理了融合要點,優化了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旨在將標準化知識、理念融入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標準化思維與實踐能力,推動教育教學與行業需求精準對接。
(二)人才培養
4.推動育人品牌建設工作
為全面落實學校“三個三”戰略部署,深化“三全育人”改革,教務處依據《長春建筑學院育人品牌建設工作計劃》要求,組織各教學單位修訂《育人品牌實施方案》。學校育人品牌建設工作聚焦打造具有辨識度的育人品牌項目,通過整合資源、突出重點,推動各教學單位逐步形成“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的育人格局,助力育人工作從“全面覆蓋”向“精準滴灌”轉變,進一步提升育人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為學生在特色育人環境中成長成才提供有力支撐。
5.開展學生轉專業工作
教務處依據《長春建筑學院學生轉專業管理辦法》,組織2024級學生開展了轉專業工作,經學生自主申報、學院初審、學校復審、領導小組審議和網上公示等流程,順利完成了2024級學生轉專業工作。本年度轉專業工作體現了學?!耙詫W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不僅為學生提供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更讓學生在契合興趣與特長的專業領域深耕,激發學習積極性,為未來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運行
6.組織開展AI通識課開課工作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核心驅動的時代背景下,學校貫徹落實教育部“打造人工智能通識課程體系”的要求,緊跟全球AI教育趨勢,于9月初成立了“AI通識課”虛擬教研室,并面向全校學生開設AI通識課。AI通識課打破傳統學科壁壘,依托六大專業集群,構建了“課程+講座”的全方位AI素養培養體系。AI通識課通過跨學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實現了“知識—技能—思維—價值觀”四位一體的素養培養目標,讓學生既成為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者,更成為具備創新思維、倫理素養與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建設者,為教育強國與科技強國建設筑牢人才根基。目前,AI通識課已覆蓋全體學生,學生學習參與度高,課程達成度已超過既定目標。
7.組織開展試卷改革工作
為深入推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切實發揮試卷改革在考查學生學習成效、實踐能力和創新素養等方面的導向作用,幫助教師準確把握改革方向、深入理解改革內涵與實施要求,9月4日,教務處組織專家對各教學單位申報的本學期參與試卷改革的課程進行了遴選,經現場答辯,最終確定對24門課程予以立項建設。本次試卷改革申報覆蓋范圍廣、參與熱情高,充分彰顯了各教學單位對深化教學評價體系改革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推動教學質量提升、打造更科學的人才培養評價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8.完成2024—2025學年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工作
根據教育部《關于通過全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信息平臺開展2024/2025學年度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工作的通知》要求,學校以“質量為先、流程規范、閉環管理”為原則,聯動各學院有序推進分院自查整改、抽檢材料上報、學校抽查反饋、學院整改等全環節工作,有效保障了本年度論文(設計)抽檢工作從材料準備到平臺上傳的標準化和精細化,為國家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工作筑牢基礎。本次全國畢業論文(設計)抽檢平臺報送范圍覆蓋全校45個專業,累計上傳畢業論文(設計)3745篇,其中畢業論文472篇,畢業設計3273篇。
二、評建辦、質量處
抓好審核評估整改工作,不僅是落實教育部的工作要求、確保審核評估閉環管理的必然選擇,更是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關系學校長遠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為全面做好做實審核評估整改“后半篇文章”,推動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發展,評建工作辦公室集中精力,多措并舉,層層壓實責任,扎實推進評估整改工作。
1.編制《審核評估整改工作會議材料》
明確了各部門整改任務清單,收錄了國家教育政策以及有關學校發展的相關文件,為有序開展審核評估整改工作筑牢了基礎。

2.編寫并發布了《審核評估整改工作方案》
圍繞問題清單、整改工作思路與目標、組織機構、整改措施、進度安排和預期成效,全面壓實審核評估整改工作任務。同時,構建了“全方位、多維度、常態化”的監督體系,確保整改工作不走過場。

3.組織開展了審核評估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工作
為激勵廣大教職工“乘評估之勢、抓整改之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學校董事會的大力支持下,經各教學單位、職能部門和專項工作組評選推薦,經學校審核評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會議審定,對教育教學審核評估中涌現出的12個先進集體、2個專項工作組和99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

4.組織召開了審核評估整改工作啟動會
9月8日,評建工作辦公室組織召開了學校審核評估整改工作啟動會,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全體中層干部參加啟動大會。會議由副校長張東鳴主持,黨委書記李裕剛對審核評估整改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了總體要求與重點任務;校長任玉珊對審核評估整改工作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強調各部門要按照任務書和整改方案細化措施、加強協作、健全機制,以整改為契機持續改進教育教學。此次啟動會標志著學校審核評估整改工作正式全面展開,為后續工作推進提供了組織與思想保障。

三、教師教學發展處
(一)教師培訓
1.開展2025年暑期教師研修工作
根據國家教育行政學院《2025年暑期教師研修通知》安排,教師教學發展處于7月20日至9月30日,組織全校教師參加了暑期研修,全校共有404名教師通過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完成專題培訓,并獲得暑期教師研修證書。

2.開展2025年新教師崗前培訓工作
根據吉林省高等學校師資培訓中心統一安排,教師教學發展處于2025年6月至9月組織學校新入職教師開展了新教師崗前培訓工作,學校112名新教師圓滿完成線上線下課程學習,并于9月20日全部通過統一考試,獲得《高等學校教師崗前培訓合格證書》。
3.組織新教師教學觀摩活動
為切實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助力新入職教師快速成長,教師教學發展處于9月1日至21日聯合教務處、教學質量監督與評價處組織開展了新教師教學觀摩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吉林省教師教學創新大賽獲獎者和學?!罢n堂教學免督導教師”與新教師共同研摩課堂教學,促進了新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導師制工作
4.開展新教師導師聘任工作
為貫徹落實學校園(校)區一體化發展戰略和審核評估整改工作要求,推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學校于9月19日完成本學期10名新教師的導師聘任工作。學校實施教師分類培養,為6名專業課教師配備“雙導師”,由校內學術導師指導教學科研,企業導師帶領行業實踐;為4名基礎課教師各配備一位導師。通過“雙導師制”與“導師制”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精準培育與常態化“傳幫帶”,助力新教師專業成長。
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一)課題立項
1.完成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課題立項工作
為助力分類管理改革平穩推進,促進特色發展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組織了2025年度規劃課題的申報工作。根據《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課題管理辦法(2025年修訂)》和《關于申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2025年度規劃課題的通知》規定,經協會組織專家評審、推薦立項,最終我校有6項課題立項“2025年度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規劃課題(青年課題)”。

我校立項課題緊密結合學校發展實際與辦學特色,錨定“園(校)區一體化”發展目標,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本次課題立項既是學校教科研實力穩步提升的體現,也為學校后續教育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教學成果培育
2.開展省級教學成果獎推薦準備工作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教學中心地位、激勵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根據省級教學成果獎相關工作安排、《關于開展校級教學成果獎遴選的通知》要求,繼續對教學成果獎申報材料進行專項輔導與修改打磨工作。各申報項目聚焦成果的突出特色與創新點,通過系統設計、優化內容、突出亮點、融合實踐、持續積累,精心提煉與凝結塑造,精雕細琢,反復淬煉,彰顯了學校的辦學實力與教學水平,引領了學校教學改革方向,培育了學校特色文化。


五、圖書館
(一)特色活動
1.開展“金秋書韻·智匯九月”閱讀月活動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社會要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的重要指示精神,緊扣“書香涵養民族精神、閱讀塑造時代新人”的時代要求,圖書館以“建筑+人文”為特色,通過思想領讀、學科深讀、全員共讀三個維度,開展以“金秋書韻,智匯九月”為主題的閱讀月活動,筑牢師生“匠心報國”的文化自信與家國情懷。本次閱讀月活動包括“千人誦讀”“主題書展”“文化競答”“書影同行”“翻轉課堂”“時光郵筒”等8項特色活動,活動將閱讀嵌入校園生活場景,通過系統化、場景化、互動化的閱讀實踐,有效激發了學生內生動力,促進了學生知識結構的優化與思維能力的躍升,既賦能專業成長,又涵育校園風尚,為培育心懷家國、技藝精湛、底蘊深厚的“匠心報國”時代英才奠定了堅實的知識與文化根基,書寫了以書香育匠心的生動篇章。
2.開展“筑夢啟航·聲誦華章”第五屆千人誦讀活動
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展現長建學子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圖書館于9月4日組織2025級新生開展了“筑夢啟航·聲誦華章”第五屆千人誦讀活動。學子齊誦《五星紅旗》的鏗鏘之聲穿透云霄,歷史烽煙與青春信仰在此刻交匯,這是對崢嶸歲月的崇高致敬,更是以文化浸潤筑牢立德樹人之基的生動實踐。

3.開展第48期耽書會活動
為引導師生深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籍,與歷史對話、與先賢共鳴,圖書館于9月9日舉辦了第48期耽書會——“品讀千年智慧,傳承文化薪火——《典籍里的中國》”?;顒右浴兜浼锏闹袊窞檩d體,聚焦“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國價值”的深度挖掘,通過典籍中的思想精華,喚醒師生對民族文化的集體記憶,激發文化認同感與自信心,為“書香校園”建設注入精神內核。活動突破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以“觀點提煉—自由發言—邏輯辯論”為流程,鼓勵讀者主動輸出,圍繞典籍中的思想與青年成長路徑等議題展開深度討論,觀點清晰、表達精煉,展現了學生從“文本輸入”到“思想輸出”的閉環能力。

4.舉辦“學術前沿能量站·解鎖專業新視野”前沿圖書主題書展
9月,圖書館以“學術前沿能量站·解鎖專業新視野”為主題,成功舉辦了學校第十屆前沿圖書精品展。本屆書展聚焦學科發展最前沿,匯集了展現專業發展趨勢、新興研究方向和信息技術突破的“第十屆前沿圖書”,讀者通過前沿著作的系統研讀,拓寬學術視野、深耕專業根基、激發學術卓越,為教師更新教學內容、設計前沿課題、探索教學方法提供最新理論支撐與案例參考,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樹立標桿,指明深入探索的知識路徑與學術前沿。

5.舉行書海啟新程,墨香潤芳華——2025級新生參觀圖書館活動
為引導2025級新生體悟圖書館作為大學“第二課堂”的核心價值與育人使命,9月10日至20日,圖書館聯合學生工作處和各學院,精心策劃、周密組織,成功舉辦了2025級新生入館參觀活動。學校4000名朝氣蓬勃的新同學走進了知識殿堂,開啟了他們與圖書館的第一次深度對話。本次新生圖書館參觀活動的成功舉辦,讓同學們親身感受了圖書館恢宏的建筑格局、豐富的館藏資源、先進的智慧化設施和寧靜溫馨的學習環境,為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綜合素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我校持續營造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注入了新的活力。


6.開展“書影同行·光影共閱”活動
圖書館于9月22日開展了“書影同行·光影共閱”活動之《追風箏的人》觀影閱讀活動。本次觀影閱讀活動聚焦卡勒德·胡賽尼的經典作品《追風箏的人》,通過“閱讀+觀影”的融合形式,帶領同學們走進阿富汗的風云歲月,感受跨越時空的救贖與成長。活動采用“影像帶動閱讀,閱讀深化思考”的聯動模式,不僅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同學們打造了一個多元、開放、包容的閱讀空間。

7.舉行“拾光而行,寄語未來”——時光膠囊活動
時光膠囊活動以“致未來的自己”為核心,邀請每屆新生在明信片上寫下初入校園時的期待、對大學生活的暢想及畢業愿景等,通過“書寫-封存-保管-返還”的完整閉環,讓新生在執筆書寫的瞬間,便完成了一次對未來的鄭重承諾與成長坐標的自我錨定。四年來,累計收集明信片超千份,涵蓋建筑、土木、設計等25個專業,形成獨特的“青春檔案庫”。年復一年累積的“青春檔案庫”,記錄著不同時代背景下長建學子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無聲地訴說著每一代青年學子的奮斗故事,成為校園文化傳承與演進的生動載體。

(二)專項工作
8.舉辦超微·智慧圖書館(LSP)服務平臺專題培訓會
為加速推進智慧圖書館建設,提升館員技術應用能力,圖書館于9月5日舉辦“AI賦能 智慧未來——超微·智慧圖書館(LSP)服務平臺”專題培訓。圖書館采編部主任李思琪聚焦LSP系統的四大核心模塊,從行業趨勢與政策背景、技術架構與核心模塊、功能全景與創新場景、典型案例對比分析、LSP六大服務優勢、未來生態與實施路徑六個方面展開陳述,深度解析了新一代LSP系統的核心功能與應用場景等。專題培訓的成功舉辦,是圖書館響應智慧教育發展號召、落實智慧化轉型的重要舉措,為推動學校教學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慧文獻保障與知識服務支撐。

六、BIM中心
1.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數字建造賽項
9月19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河南省人民政府承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在鄭州市開幕。本屆大賽以“技能照亮前程”為主題,共設106個競賽項目,包括66個世賽選拔項目和40個國賽精選項目。全國31個?。▍^、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3個行業部門的35個代表團、3420名選手參賽。我校選手王文博同學代表吉林省參加了“數字建造”賽項的比賽,教師富源擔任了本賽項的裁判員。通過參加此次大賽,BIM中心對大賽規則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對如何培養相關人才有了新的思路和想法,為下一屆大賽取得更好的成績探索到了新路徑。



七、現代教育信息中心
1.優化錄制思路,提升視頻課程質量與記憶留存度
現代教育信息中心轉變課程錄制思路,大力提高課程錄制質量,為數智課程的建設做好技術準備。中心總結以往課程錄制工作經驗,借鑒吉林大學課程開發制作的基本思路,設計中心的課程錄制思路。一是錄制人員參與課程錄制前期工作,熟悉講授知識點,指導修改美化PPT,使其成為課程開發制作的重要創作者。



《學習筑夢》課程錄制現場
其次提升課程“畫面語言”質量,追求畫面“能說話”。根據拍攝內容特點,綜合利用調整畫面構圖、拍攝角度、焦距與光圈參數,在確保每一個制作細節都能清晰地呈現的同時,增加畫面的沖擊度及美感,為課程營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視覺氛圍。
9月份,現代教育信息中心拍攝錄制視頻9個,累計拍攝時長1410分鐘。成片2個,時長22分鐘。


“小小工匠”公開課錄制現場

主題黨日活動錄制現場
來源: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初審:柳玉玲
復審:郭飛君
終審:李英杰
